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漳州美声智能科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漳州美声智能科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七绝跟古体诗,虽然同属诗歌范畴,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体诗以四言为主,也有长短不一的句子,最典型的例子是《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七绝是格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它讲究平仄,粘对,韵脚,有的还可以对仗,这些要求,比古体诗严格多了,平仄韵脚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轻易破坏。
你的意思是想要别人评论一下你的诗,恕我直言,不合格。出律,失粘,少韵,,不能算七绝,古风而已。这些都是次要的,你的诗没有什么味道,经不起咀嚼,就像日记,流水帐。你想要告诉别人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或者给予什么启迪?
唐朝诗人中,有几位七绝高手,王昌龄,李白,杜牧,李商隐,韦应物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包含无尽的意境,让人读之,回味无穷。各举一首吧。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赤壁*晚唐*杜牧
首先并没有七绝古体诗这种东西存在。
唐诗中既有格律诗,也有古体诗,古体诗也称古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只有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古体诗一般只会注意用韵,而对于句数、每句字数、平仄、对仗、一韵到底等都没有要求。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蜀道难、高适的燕歌行、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就是古体诗,这些诗歌随心所欲不拘泥格式,但音调和谐适合吟唱。古体诗常见的有七言和五言这两种形式。
而格律诗中有七绝、七律,五绝,五律这几种形式。同时,区别于古体诗,格律诗又称为近体诗。
因此七绝一定是格律诗,而没有古体诗。
在格律是定型之前,古体诗中有古绝,但是在格律定型之后,为区别格律诗和古体诗,这类古绝一律被改成为五言和七言。
所以我们说没有七绝古体诗这种东西。
另外看下小编的写的四句短文,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句尾分别为非和香,查中华新韵押韵表,并没有押韵,所以不能称为七言诗,更谈不上七绝。
此外附上我本人写的一首七绝。请大家品鉴。
七绝《争》中华新韵
水自无言人未语,
古绝是相对于律绝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古绝源于民间,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在南朝,从乐府分枝出来的五言古绝,极其盛行,鲍照、谢朓、庾信等诗人,均是古绝句创作的大家。而至庾信则古绝发展已趁成熟。其对兴于唐代的五言律绝,有着很大的影响。记得老师曾说过,学五言律绝的创作,必需习五言古绝,否则,终难得其韵味。
以下这首,是魏晋时直接以古绝句命名的五言:
古绝句四首 其二(魏晋·无名氏)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七言古绝,相对发展较晚,又适逢诗体律化的梁陈时代,故对七言律绝影响甚小。使近体诗中的七言和五言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基于七言古绝演变痕迹的模糊,我们也很难循迹学习,在创作上也常见因律化而失味。
古绝,字数行数与近体诗一致。但格律上尽管也遵循平仄交替,但要求并不严格,例如不讲求粘、对,也不受近体诗格律上的忌讳约束。而在用韵上可用平韵,也可用仄韵,而习惯上,我们也将用仄韵的绝句划入古绝之列。我们有时看到网友,指出唐诗中绝句不合律,实可归为古绝。
例如:三绝句(选二) [唐]杜甫
问题:
作为古体的绝句来说,虽然不讲究平仄和一韵到底。但是押韵仍旧有些要求,绝句是不能换韵的,至少要押邻韵。题主的诗在押韵上有个小问题,就是第四句不押韵,无论古韵还是新韵,香和非都不是一个韵部,也不是邻韵。
不过从意蕴上,题主改的还是挺好。这首诗在押韵上略微改动一点会更好一些。
古体七绝很少见
以前和诗友聊过七绝的古体,古人做的五绝古体非常多,但是七绝的古体非常少。我们平时能够背诵的七言绝句基本都是近体诗(格律诗),很少有人能张嘴背出几首古体七绝。下面列出几首:
1、失黏的唐诗,有人也归为近体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失黏)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失黏)
2、出律的七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首句人出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漳州美声智能科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漳州美声智能科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