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梁讲全球科技发展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老梁讲全球科技发展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说逆袭超师还为时尚早!明显俄罗斯跟美国的战机设计理念不同,现在看来俄罗斯战机的设计理念可能会比美国更上一层楼。
隐身战机是由美国方面提出来的设计概念,在这种设计中,美国利用雷达波的盲区以及探测弱点设计出了相应的隐身战机,f22与f35也成了相对成功的设计代表品,也就是说,美国是给战机披上了一层伪装衣,但是呢,代价则是战机性能下降(f22跟f15在100公里内打对攻,f22被完败)。
但是呢,俄罗斯则不同了,俄罗斯在设计战机的时候追求战机本身的超性能性,他们的设计理念是自己强才是真的强,我不怕被你发现,被发现了我也有能力击败你。所以呢,俄罗斯对隐身战机并不是很感冒,这才有了俄罗斯的苏57竟然隐身能力那么差的主因。
在过去20年时间里,由于占着战机的隐身优势,美国战机确实是比俄罗斯战机出风头。但是呢,随着雷达技术的提升,隐身战机越来越难欺骗雷达了,使得战机的隐身性能已经不再重要了(反正都能被发现),比如俄罗斯的s400已经能够在320公里外探测到f22并在230公里外锁定f22了,这时候隐身战机为了达到隐身性能而牺牲的作战能力短板就会被暴露出来。
这题目里的成飞没有说清楚,是作为飞机设计机构的611所还是作为飞机生产机构的132厂?看起来应该是指132厂。
因为从611所顶着“601所成都分所”的名头成立伊始,其任务就是设计“歼九”,鸭翼布局的单发歼击机。和苏联的任何一种歼击机在气动外形上都没有相似性,从一开始就没有走所以也谈不上放弃俄系道路。
如果是说132厂,那么就还比较符合其发展历程了。132厂从五六十年代生产歼五甲开始,先后研制了歼教五、改出了歼七I/A、歼七II/B/H/M、歼七E,研制出了佩刀……特别是歼七系列的改进研制过程可以说是充分吸收了米格21的经验,在佩刀也就是后来的“枭龙”上完成了对米格21的超越。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充满了曲折,特别是第一次用西方航电改进歼七。
60年代后期,航空工业部下令米格21的摸透和国产化试制任务从112厂和601所转出,由132厂接手完成。但是由于文革的干扰破坏,米格21国产化所需的各种配套部件设备功能性能长期不能满足要求;另外132厂也对测绘仿制米格21兴意阑珊,总希望能重新打鼓另开张地搞个全新自主设计。因此,歼七的研制过程不断延迟。132厂提出的六改方案被空军否决,最后只批准了一个三改方案。期间还发生过132厂生产的歼七质量不合格,空军拒收的事。
岁月蹉跎,直到文革结束后,132厂对歼七的改进才算走上正轨。1978年歼七II首飞成功。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脱节很久了,航空工业部长吕东带队去西欧考察一圈震动不小:在机载设备方面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明显。很快空军就提出要进口西欧机载设备改进国产军机。歼五歼六已经垂垂老矣,歼八还处在保密状态,只有132的歼七适合改装西方航电。于是132厂以屠基达先生为首开始紧锣密鼓地考察西方航电,磋商比较之后确定了英国马可尼公司打包提供的平显、大气数据机、雷达测距机等设备。由于长期不接触国外最新科技,连屠先生也要赶鸭子上架地在和英国人谈判之前恶补航空火控系统知识。
几经周折,双方在谈判中确定了合作细节,在英国国防部签了协议。这是中国首次向西方采购军用航空电子装备。132就等着英方供货了。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后国内由于经济调整,下马了一大批项目,也包括歼七航电引进项目,等米下锅的132是欲哭无泪。反正是空军决定不要了,不想掏钱。航空工业部也没办法。和英方签订的合同也违约了,已经支付的几百万英镑的定金也回不来了,还要赔偿马可尼的损失。外事部门说这样太不合适了,信誉都没了,那也不管用。
后来中航技打听到约旦想买一批米格21,增装挂架和副油箱,装上西方航电,其实就是倒手卖给伊拉克。132抓住这个机会,先和约旦人拍胸脯保证能拿出来,又多方努力争取,总算和约旦人签了约,再回头找马可尼把设备敲下来。时间进度非常紧,要改自己的接口适合英国航电,还要各种空中、地面试验。期间各种麻烦不一而足,眼瞅着时间节点快到了还一时拿不出东西来:按照与英国的合同,英方航电设备交付期在飞机交货期之后!所以又和约旦方面求爷爷告奶奶的争取先交没航电的飞机。最终赶在时间节点上交付了合同规定的30架歼七M,打赢了这场背水之战。
132厂通过这次歼七航电改进,从头到尾体验了国际市场的用户需求、供货规则方式,也推动促进自己改革了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流程和思路。可以说,对于132厂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后续发展,这次中外携手对歼七航电改进的合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后面的歼七MG、枭龙都得益于此。
成飞的技术自主、体系师从美系要从歼—7M说起:20世纪80年代,本着"节约、客户优先"的原则,成飞千辛万苦的把英系雷达、苏系米格—21整合成出口名机!从那时候起,成飞对客户良好的服务口碑就声名远扬!而成飞对西方先进航电系统的了解在国内居首;
20世纪80-90年代初,美、巴、中搞了一个"超七"工程:巴方投资几百万美元让美中合作搞一款战斗机——来龙去脉谁都清楚。成飞在这个工程当中,设计思想、制造标准、用人标准得到美系技术标准化的熏陶!美国格鲁曼公司对成飞人孜孜不倦的求新、求变、务实的精神非常佩服:撤离前将技术资料留给中方人员参考。虽然,巴方在第一阶段撤资,可是,成飞居然自己筹集资金坚持项目研发工作——它坚持到了迎来巴方的新投资!
同时,成飞坚持走"引进+自主为主"道路:将储备型号结合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开发符合第三代战斗机水平的歼—10战斗机。从这时候起,成飞已经完成从米格系的"短腿、肚小、全寿命短"的设计理念——逐渐向西方先进战斗机设计思维过渡。
中航集团战斗机研发最著名的就是沈飞和成飞,沈飞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1930年张学良将军手中建的飞机场,于1951年6月29日正式创建,被命名为“国营112厂”,当然,是中航战斗机制造的老大哥了。
相对于沈飞这个老大哥,成飞是中航战机领域的后起之秀,只能算是小弟了,其前身是132厂,创建于1958年,当年三线建设时,由沈飞帮助于1964年建成。
沈飞从歼-5开始,到歼-6、歼-7、歼-8、歼-11、歼-15、歼-16等机型,实际上都是苏联或俄罗斯战机的仿制和改进提高版,对应的机种分别为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米格-23和苏-27、苏-33、苏-30MKK等,沈飞一头扎进苏制和俄制战斗机的海洋中遨游,迄今为止似乎仍然未上岸。
沈飞,给外界的印象就是板刻和保守,墨守成规,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躺在米格机和苏霍伊战机上,吃了数十年旱涝保收的劳保饭,风评的确明显要比成飞差,至少在战斗机研发领域,以前的小弟成飞压了大哥沈飞一头,实话实说,没有黑沈飞的意思。
而成飞却十年磨一剑,研发成功的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歼-10,具备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趟出了一条具有本国战斗机研发特点的,既自力更生,同时又吸收他国战机优异特性的道路。
歼-10研发成功,采用了鸭翼设计的气动布局,就让空军和军迷眼前一亮,完全不同于歼-5、歼-6、歼-7、歼-8等机种。
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意义非常巨大,有了自行研发的第三代先进战斗机,提高了空军遂行本土防空作战的能力,其优异的气动布局、保留下来的战机研发科技人员,为研制装备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歼-20的横空出世,可谓震撼全球空军界,中国空军据此昂首迈入了全球第二个隐形战机俱乐部,成了继F-22以后,全球第二架投入实际使用的空优型隐形战斗机,让中国空军如虎添翼。
采用了单座双发、全动双垂尾、DSI鼓包进气道、上反鸭翼带尖拱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有内置机腹弹仓和机翼侧弹仓的歼-20,外观非常漂亮,高颜值就是战斗力。
成飞除了捣鼓了一阵歼-7,在歼-7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枭龙战斗机,改得米高扬妈妈都不认识了,成飞在战斗机研发上,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另辟蹊径,趟出了一条有自身特点的战斗机研发道路,从歼-7蜕变成枭龙战斗机,就是最好的印证。
如今成飞如花一样绚丽,被网友亲切地称之成洛马,从歼-10,FC-1到歼-20,成为我国航空工业进步的象征。
回顾成飞人发展进步,网友们都能说到一些,要认真梳理他们的历程,也可说筚路蓝缕,非常不易。从吃透歼-7开始,都知道一个非常知名的故事,米格-21引进到我国,印度引用中国历史上郑国渠的旧事,给苏联出了一个自视很高明的主意,苏联言听计从,在拿给我们的技术资料中发现上千处技术错误。我们一项项摸索,引进二十多年以后,真正把米格-21技术给吃透了,积累了经验,壮大了队伍,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迎来了FC-1“枭龙”的成功。因零件通用率70%以上,被人指称准三代,是发展中国家用得起的三代机。有价格便宜的优势,性能却能达到F-16的70%,如今在巴基斯坦空军成为主力。以“枭龙”之名,勇闯国际市场,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向高峰努力的开始。凡我国传统的战斗机客户,皆可很方便地维护,减少了后勤复杂程度。
成飞坚持搞歼-10,勇于探索和创新,迎难而上,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款全面技术自主的飞机。从此掀开了我国航空工业崭新的一页,进入了真正自主投计的王国。实现了从二代到四代的技术跨越,可以说正式进入航空技术强国的大雅之堂。
再向前努力一步,有了属于自己的五代机歼-20,实现了技术引领。非常有意思的是,2011年出世日,懂行不懂行的,皆在谈论它的鸭翼,以之破坏隐身等等。并且还源引美国航空界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鸭翼一定装在敌人的飞机上。当美国六代机出世,也知道了鸭翼的妙处,从此谣言才不攻自破,以为正是典型不自信的表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梁讲全球科技发展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梁讲全球科技发展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