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发展 / 永辉超市-(永辉超市东西怎么样)

永辉超市-(永辉超市东西怎么样)

Time:2024-06-13 22:21:27 Read:766 作者:CEO

#五月新竞技#

我之前应该提过几次永辉超市,而且是负面的,因为公司发展的时候,除去资本支出,现金流不好。

永辉超市-(永辉超市东西怎么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显然“刘强东”不这么认为,于是京东在关键时刻给了永辉超市一大笔资金,让其焕发新生。

而据说刘强东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永辉超市根本不是靠卖生鲜起家的。”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印象中永辉超市只卖生鲜。我们错了吗?

我们来看看这家颇受争议的超市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东哥巨资投资。

一、公司

永辉超市的创始人是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张轩松1971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白手起家。

张轩松的学历不高,当然算不上尖子生。他高中毕业前就辍学了。

由于我没有什么技能,所以只能去工地搬砖,真正搬砖的那种。

经过几年混乱的生意后,我转行经商,开了一家啤酒代理店。

但也是小生意,只是开个小店而已。

但张轩松却愿意动动脑筋去思考。既然自己实力不够,那就可以用服务来弥补。

服务是送货上门,比美团早了十几年。

俗话说:“一招成功”。凭借这一招,张轩松的啤酒生意越做越好,也赚了不少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送货频繁,我对附近的商店和超市也越来越熟悉。

张轩松爱上了超市生意,觉得这是一个现实的需要。他开了这么久的店,已经具备了经营超市的基本能力。

于是1995年,第一家超市在福州开业,叫《乐微利超市》。

超市很小,不到100平米,名字也很有趣。 “乐”是快乐的意思,“微利”是廉价的意思。

这个概念确实一直延续着,现在永辉超市的很多东西确实都比较便宜。

超市开业后,生意确实很好,我们很快就赚钱了。

当然,要想赚钱,就得扩张。 1998年,您开了第二家店,但此时更名为《永辉超市》。

或许是因为自信膨胀,手头有钱,同时又想把自己的啤酒老本行做大,于是他入股荣成啤酒,开始了啤酒生产。

这一次,他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名下的啤酒厂陷入亏损,张轩松的投资打了水漂。

好在这并没有影响到超市,生意越来越好,张轩松才收回了心思,专心经营超市。

我原本打算继续做这个生意,如果有机会的话,开一家新店。

然而这个计划在1999年就被打破了。

今年,新华都、麦德龙、沃尔玛等超级巨头纷纷入驻福州。

与他们相比,永辉超市是在天上、在地上。

张悬松看着这一切,知道情况非常紧急。再这样下去,别说高兴了,现在的生意还能不能保住,都说不定。

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出路。

这条路径就是“农改走向超级市场”。

也就是说,农贸市场变超市,重点从生活必需品转向“生鲜”品类,从而错开与巨头的直接竞争。

于是在2000年,第一个《永辉生鲜超市》成立了。

现在各大超市的菜品种类都比较齐全,这是当时所没有的。现在各个城市的农贸市场都比较规范、干净,但那时候却又脏又乱。

因此,永辉生鲜超市深受大众欢迎,生意十分红火。

乘着这一势头,张轩松短短三年时间在福州开设了近30家连锁店,成为福州超市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福州超市王的桂冠对于张轩松来说太小了。他想要走向全国。

于是从2004年开始,永辉超市走出福州,开始逐年在全国开店。扩张速度非常快,因此每年的资本支出非常高。

离开大本营后的第一家店在重庆开业,也非常成功。到当年年底,门店总数已超过50家,关键是营业额突破20亿。

这一成绩使永辉超市跻身“全国超市百强”,从而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大量资本进入,将扩张速度推向新高度。开店可谓疯狂。

这不是一家小奶茶店,而是一家大型超市。

2020年12月,永辉超市在四川巴中万达开业。此次开业意义重大,因为这是“第1000家店”。

在此过程中,京东、腾讯也大力投入

门店这么多,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管理上,尤其是超市这样销量高、毛利低的行业。管理效率决定竞争力。

永辉的管理特色之一就是“合伙人制”。

各门店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如果超出目标,商店的管理层可以获得超出部分的额外收入。

类似于底薪+提成。

但还有一点是,如果管理层实现了目标,永辉将把他培养成股东。发展方式有很多,比如期权、折价股等。

看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求管理层把自己管辖的超市当作自己的超市来经营。这当然是最有效率的。

这种方法如今已经成为初创公司“洗脑欺骗”的法宝。

很多企业根本就不想发工资,或者想尽量少发工资,然后以合伙人的名义把员工引诱进来,然后一起为了老板所谓的梦想而努力。

然后该项目未能启动,团队要么被解散,要么就一直拖下去。

员工们浪费了时间,老板除了房租、水电费什么也没有损失。

这种现象现在很常见,但是大公司不会这么做。

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其实更高。对于认真、有实力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

招聘员工最大的成本只有两个,一是金钱成本,二是时间成本。

如果工资正常,甚至更高,招到合适的人才,就不需要洗脑。员工至少会为了工资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否则就会被取代。

这种效率对于公司发展,或者对于管理来说是最高的。

如果不想付出金钱成本,就只能依靠时间成本来招聘可能不适合的员工。不仅面试时要花时间洗脑,即使入职后,为了保持员工的热情,你也要不断地争取成功。谈论梦想,让员工能够继续无偿或低成本地为自己工作。

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哪个更重要?

对于一个真正有能力办实事的老板来说,时间成本当然更重要,因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几个人的工资问题都很难,那他就没有真正的能力。

他们对自己没有太大信心,有尝试的心态。这种老板时间多钱少。当然,他们想要避免损失并降低金钱成本,所以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员工而不是事情上。

因此,合伙人制度现在是一个糟糕的制度。

为什么说永辉超市的合伙人制度让永辉成为了一件好事呢?

因为他平衡了计划和现实。首先,永辉有自己的实力,正常招聘,正常发工资,这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那些想要向上攀登的人来说,有一条适合您的合作伙伴之路。

等于常规底薪加提成,保证员工最基本的积极性,然后用梦想蓝图激发员工更高层次的积极性。

这个方法也很简单,但困难的是,永辉这么庞大的规模,还能把这件事做好,这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只是几家、几十家超市,相信很多读者都能做好,但有几千家商店,这就不是一个概念了。

而且,永辉也很难离开。费用一直很高,尤其是销售费用。所有商店员工都是销售人员。

很多人表示,京东、腾讯之所以愿意投资永辉超市,是因为看好管理层和永辉的未来。

我不这么认为。相反,我认为京东和腾讯在这一点上伤害了永辉。

我不能说它有害,我只能说每个人都各得其所。

走进永辉超市,很多销售人员都会要求顾客下载京东商城或者京东商城,让顾客选择使用京东商城买东西。对于京东来说,永辉超市是一个流量工具。

对于腾讯来说也是如此。

至于永辉超市能赚多少钱,那并不重要。

原本这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如此强大的巨头的介入,让创始人的权利减少了。

人性都是自私的,张氏兄弟肯定会算算自己能拿多少钱。

我之前只提到过张轩松。永辉超市由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创办。两兄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张轩松想做一家好超市,张轩宁想做社区团购。

因此,有人说,如果当年永辉走的是这条路,很可能就是今天社区团购中的独角兽。

这还是有点太主观了。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和业务业态。谁知道没有他们会发生什么。

而且现在永辉超市也做到家服务业务。

二、业务

永辉超市有两个业务。第一个当然是零售,第二个是服务业。

如上图所示,2022年服务业收入为59.6亿。虽然金额不高,但毛利率却高达95.05%。

这项服务的收费项目有很多,其中一项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那就是“产品上架费”。

也就是说,无论是否售出,只要产品摆上永辉超市的货架,品牌商就必须付费。

尤其是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大品牌来说,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想过永辉超市能帮助销售多少商品。他们只需要一个广告空间,让来来往往的顾客都能看到。

至于零售业务,也包括两大类,一是生鲜及加工,二是食品供应。

如上图所示,2022年生鲜食品及加工收入为399亿,占总收入的44%。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永辉超市的生鲜确实便宜。

生鲜生意很考验运营效率,因为生物最怕损失。

要想保持低成本,就必须大批量、高效率。

以永辉超市的规模,自然可以从供应商那里拿到最便宜的生鲜,再加上多年来建立的物流运输体系,比其他超市便宜。

反过来,也正是因为便宜,才吸引了更多的顾客购买,销量就越大,并且能够支撑更低的成本。

这是永辉生鲜最大的护城河。

但随着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在大城市越来越活跃,永辉超市面临的竞争压力确实越来越大。

从门店数量来看,2022年将有1033家超市业态门店,新开36家Bravo业态门店,关闭60家Bravo业态门店。

永辉数字化改革以来,线下门店并没有增长,但“永辉生活”的业绩却不错。

“永辉生活”自营宅配业务已覆盖984家门店,实现销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24%,日均订单量31.6万单,月均复购率51.5%。

第三方平台宅配业务已覆盖958家门店,实现销售额71.2亿元,日均订单量20.2万单。

现在各大平台都有提供到家服务的服务。诚然,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是“懒”的。

但我喜欢它,因为我也很懒!

三. 业绩

几年前,我在分析永辉超市时,重点关注的是公司扩张占用现金流的问题。

这也是中国超市面临的艰难的竞争环境。简单来说,超市扩张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只要你扩张,就会占用大量的资金。

先抛开利润,如果我们对比两张刻面图,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这个问题:

上图中,黄色部分为公司的资本支出,下方一栏为永辉的营收变化。

非常直观地可以看出,只要公司的资本支出减少,收入问题就会立即出现。

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因为疫情的因素?

我个人认为疫情会有一定影响,但永辉关系到民生,必须消费,所以疫情影响应该是最小的。

疫情主要影响公司利润端,而非营收端。毕竟,无论发生什么,我们还是得吃饭。

以下为公司近10年利润变化情况。 2021年和2022年利润为负,可以看作是疫情的影响。这没有问题。

但关键是,如何解决增长的边际收益与资本支出的关系,是永辉超市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公司的账面利润如何变化,赚的都是假钱。要想发展,赚到的钱就必须无止尽地投资。

超市的特点决定了公司毛利的提升难度很大。

看下图就非常直观了:

以上为永辉超市近10年毛利润变化情况,始终维持在20%左右,并没有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得到有效提升。

净利率也呈下降趋势。

这和我上面的判断完全一致。这也是我们在投资这样的公司时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我就来说说目前的表现。

对于近三年的业绩表现,永辉超市在2022年年报中作出如下解释:

比较清晰,也比较客观。

到今年一季度,永辉的营收下滑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02亿元,同比下降12.6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04亿元,同比增长40.24%。

归属于母公司的非净利润6.18亿元,同比下降1.58%。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0.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66%。

疫情和宏观环境的影响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行业竞争格局。

超市行业目前非常内卷化。

永辉的开店速度明显放缓。

2021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在新开店和关店后仅净增18家门店。

幸运的是,该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新开了2家门店,没有一家关门。这也需要在未来观察。如果关店现象得到改善,将有利于永辉后续资产减值数据的改善。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永辉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

2022年销售费用方面,员工薪酬同比减少1.52亿,折旧摊销减少2亿,可以算是财务手段的问题。

不过,行政费用和差旅通讯费用的减少,才算得上是公司真正的成本节约措施。

而且,永辉员工薪酬同比增长1万多元,保持了员工活力,值得肯定。

四、总结

永辉的机遇和问题都比较清晰。

永辉的机遇在于中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升级带来的国家发展机遇。

问题是超市行业太复杂了。

未来,超市行业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强者恒强的特点将越来越明显。

当我们比较国内外公司的估值时,我们可以发现估值最高的公司恰好是全球最大的公司沃尔玛。排名第二的公司是COSTCO,在中国叫Costco。

国内超市中,除了红旗连锁保持盈利外,其他企业几乎都在亏损。

也就是说,这两年几乎整个行业都出现了亏损,包括之前被苏宁接手的家乐福超市,情况也非常糟糕。

此外,从公司近年来的年报关于战略定位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永辉有意识地放弃了原来开店(规模增长)的战略路线,转向注重效率。一、加大科技投入。

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永辉近五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可以说,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在经营计划方面,公司提出了2023年三项具体措施,我个人将其总结和细化:

推动供应链数字化;

开设优质门店,关闭和淘汰尾端门店,启动门店迭代优化;

提高用户体验。

与之前的描述相比,非常明显的是,公司对数字化和改善体验的关注得到了加强。

这也是永辉未来降本增效的具体举措。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作为腾讯和京东战略投资的公司,永辉背靠两大互联网流量和零售巨头。未来还有巨大的探索和拓展空间。

但也有可能股权分散导致各方利益博弈。

对此,阿里巴巴投资美年健康带来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导致该公司处于非常好的朝阳行业,却未能抓住发展机遇。

而且,当时还在公募基金兴全任职的大老板董成飞,也同时踩了永辉、美年健康的“雷”,受到市场质疑。

我个人的观点是,董当时的判断可能和我上面说的一样。他看好这个行业在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环境下的机会,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股东。一体化。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断定这整件事是失败的吗?

很明显不是。与互联网公司往往需要10多年才能开始盈利相比,数字化提升和供应链整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在利润端,尤其是用户的交叉整合上。

但另一方面,一旦这种整合完成,它的护城河将会非常高。

这或许就是永辉目前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众多大牌和机构看好永辉的原因。

另外,我做了下表,是对A股核心资产研究的总结。精选数百家优质龙头企业,并附上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今后,所有分析的公司都将更新表《A股核心资产汇总》中的数据。另外,今后的每个周末,都会对本周分析的公司进行深入总结,周总结也会与表格放在一起。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及基本面的深度分析。

点赞并关注持续更新的内容,可以帮助您避免很多风险。

我们一起探讨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一定很大。

小拇指,竖起大拇指发财……

#财经##股票#

Copyright © 2002-2024 讯肆科技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9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