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发展 / 滴滴关联机制从何而来呢(滴滴关联在哪里设置)

滴滴关联机制从何而来呢(滴滴关联在哪里设置)

Time:2024-06-11 05:34:09 Read:130 作者:CEO

近日,有用户在使用滴滴打车时,一点击应用,就出现未支付订单、无法打车的弹窗,而这些未支付订单均来自陌生人。为什么两个不相关的用户会关联在一起?谁有结社的权力?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该人在吉林,未支付的旅行订单在山东。

滴滴关联机制从何而来呢(滴滴关联在哪里设置)

广州市民马先生今年7月从机场回家后,打开滴滴出行APP,发现无法叫车,因为有未支付的订单。马老师查询发现,未支付的订单来自一个189开头的手机号码,是个陌生号码。

马老师就此咨询客服,客服回复称,马老师和手机号189开头的账号是关联账号,对方需要先支付订单费用,马老师才能打车。

吉林长春的王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2018年8月8日晚,王女士首次使用手机号码注册并使用滴滴打车。然而,打开应用后,她发现有一笔未支付的订单,金额为875.9元。她检查了订单页面,但没有找到该订单。后来,她咨询滴滴客服后,被告知还有两笔未付款订单,总共花费了数千元。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从未去过山东,但这笔未付款的订单却出现在山东。对于弹出的订单,王女士只能选择支付,甚至无法查看详情。显示你没有权限查看,订单所属的手机号也被屏蔽了。

王女士随后报了警。民警给滴滴打电话了解情况。滴滴没有透露该订单所属警方的乘客账户和司机的任何信息。他们只说订单来自王女士的关联账户。

记者还联系了多位账户上有未付款订单的滴滴乘客。这些用户通常位于远离未支付订单所在的地区。江西乘客的滴滴账户有一笔来自深圳的未支付订单,金额为50元;成都乘客滴滴账户有南京98元未支付订单;一名长春乘客在福州有一笔未付订单一笔252元的未付订单……在记者加入的滴滴未付订单投诉群中,有60多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相关机制本身就说明问题了吗?

所谓的关联机制到底是什么呢?关联是如何发生的?谁有权力结社?记者为此采访了滴滴公司。滴滴回应称,关联机制实际上是识别两个账户属于同一用户的系统。当用户的一个帐户中出现未付款的订单时,另一个帐户将需要付款才能预订出租车。

客服表示,有四种情况会出现连接:一是我的滴滴账号已经给别人付款了;二是关联双方的滴滴账号使用同一手机登录;第三,我的滴滴账户与其他滴滴账户绑定同一张银行卡;第四,我新注册的手机号码是被别人注销的手机号码。如果我使用新注册的手机号码登录滴滴,则会与原手机号码所有者关联。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用户的关联原因与客服的解释一致。例如,暨南大学的李同学和她哥哥的滴滴账户绑定了同一张银行卡。一名用户使用滴滴账号后未付款,另一名用户需要帮其付款后才叫车。

但广州的马先生和吉林的王女士均表示,关联的账户是陌生人的账户,不符合客服给出的四个条件。记者向滴滴申请询问。滴滴回应称,以马老师为例,系统认为189开头的账号也属于马老师,系统会根据用户在平台的使用特征变化,定期更新知识。最新得知,这两个账号不属于马老师。同一个人;王女士因帮对方支付订单费用而结缘。

用户对滴滴的回应表示不满。马老师说:系统莫名其妙判定另一个账号是我的,没有解释原因。我不知道它想做什么。记者在滴滴出行APP中详细阅读了《软件使用协议》和《个人信息保护及隐私政策》,没有发现关联机制的相关规定。

是否滥用权力?

滴滴回应称,如果用户不认识关联账户,可以致电客服并提供相关信息。平台将立即进行调查。如果发现不是同一人,系统会立即更新,平台正在优化申诉流程。但记者了解到,北京用户庞老师向滴滴提供了手机号码的入网证明后,未支付订单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深圳工业大学副教授赖明明认为,未经用户许可的关联机制是滴滴从自身立场出发,不适当地挂钩支付责任的做法,对大公司的滥用。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北京天平(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欧伟安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滴滴必须尊重消费者固有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批评权。上述案例中,消费者的手机或账号被莫名关联,这实际上涉及到对消费者权利的限制,包括没有法律依据强制其支付关联账户的服务费、不告知其被关联账户的服务费等。有关关联帐户的信息以及关联原因。

对于互联网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方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获得消费者同意。专家认为,滴滴的遭遇并不是法律规定不明确或无法操作,而是其是否愿意遵守的问题。

对此,欧洲电视网建议检察机关和消费者维权团体提起公益诉讼,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不仅节省了司法救济成本,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诉讼压力。此外,从微观层面来看,既然像滴滴这样的服务提供者可以对消费者的社会信用进行评估,政府部门也应该对此类服务主体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进行合理的评估,以防止其信用评估的权力。被虐待。

Copyright © 2002-2024 讯肆科技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9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