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网约车业务肯定会卷土重来。
—— 这是滴滴出行经过数月的筹划和精心测试后,最终向外界发布的明确方案。目前,唯一需要宣布的是重新启动这项业务。
2018年5月5日,郑州一名空姐在乘坐滴滴出行时被杀。同年8月24日,一名来自浙江温州乐清的女孩也在使用滴滴顺风车时被撞身亡。三天后,滴滴宣布顺风车全国下线。
2018年5月12日起,滴滴顺风车功能将关闭。
据滴滴公开数据显示,其网约车业务上线三年多来,已服务超过10亿人次。业务关停前,顺风车日订单量达到1至200万单,占滴滴全平台日订单量20至3000万单的接近10%。业内普遍认为,这是滴滴未来最有前途、最符合共享经济理念的业务。
在安全保护措施未得到用户认可之前,业务将无限期下线。这是滴滴去年8月向公众发出的声明。
然而,无限期离线的休眠期有多长呢?如何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即所谓的安全措施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吹了几个月风的回归计划
今年以来,滴滴多次试探舆论对重启网约车业务的反应。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确认顺风车不参加2019年春节后,滴滴内部曾计划在今年3月、4月恢复顺风车业务。为此,滴滴顺风团队召开小型闭门媒体会,汇报过去六个月的业务调整情况,特别是围绕安全问题的自查自纠,深刻反思滴滴过去的不足对安全问题的理解。
就在这次通报后10天,3月24日,常德市一名滴滴网约车司机被杀。滴滴顺风车恢复上线的时间表已经被打破。
4月15日,滴滴顺风官方微博在沉寂近8个月后首次发布公告。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张锐向大家发布了滴滴顺风车的一封信,继续对顺风车的复兴计划提出质疑。通过这封公开信,滴滴宣布了一系列产品整改措施,包括限制接单数量、要求车主在常用路线接载乘客、取消显示个性化头像、性别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等。
7月18日,滴滴举办网约车业务媒体开放日活动。在CEO程维和总裁柳青的带领下,滴滴高管罕见集体亮相。在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会上,这些高管都站在会场的一侧,一一上台发言。与会者对大家坦诚的态度感到惊讶。谈到自我剖析的彻底性,滴滴总裁柳青扮演了首席反思官的角色。
刘庆总裁担任首席反思官。
她主动提到,去年乐清惨案发生后,她和程伟在办公室里互相抱臂哭,不一定是抱头,而是真的哭了。沟通会结束后,各大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颇具场景性的爆料。
刘彪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想,还提到了用户对网约车业务的期待。用她的话说,这一年里,滴滴顺风车什么时候恢复,无数次被问到:微博上问、公司同事问、去学校接孩子时被学校老师问。
随后,她解释了滴滴网约车业务迟迟无法恢复上线的原因:害怕、害怕、胆怯。
滴滴向媒体表示,整改一年来,虽然尚未上线运营,但顺风车产品已经迭代了12个版本,优化了226项功能,整合了准入门槛、行前预防、行内等服务。跳闸保护。它拥有数百种安全功能和策略,包括四大模块:行程后处理。柳青甚至形容,滴滴可能正在做最难用的网约车产品。
程维透露,滴滴内部曾多次讨论是否要做网约车。最大的压力是,即使All In安全,滴滴也不能100%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即使没有100%的安全,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程维的表态已经非常明确,滴滴不会放弃网约车业务。
不能放弃的事业
2019年2月公司月度全员大会上,程维内部宣布关闭并转让非主营业务,整体裁员15%,涉及人员约2000人。
不少滴滴员工坐在自己的工作站上,用电脑接入直播链接,静静地观看全员大会的全程直播。但私下里,很多微信群已经炸了,焦虑情绪开始蔓延。此次裁员是——滴滴进入成立以来最大业务收缩的最明显信号。
作为滴滴数据库相关业务的员工,张奇对这次裁员危机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经常与公司的运营数据打交道。
2019年初,张奇所在部门奉命对各业务线的订单量同比数据进行定期对比分析:网约车订单量自去年8月以来已消失;从私家车和快车的订单量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没有变化—— 对于这种流量公司来说,就意味着没有增长,没有增长就意味着走下坡路。张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2017年成立、孵化滴滴创新的R-Lab部门是2019年本轮裁员的重点。
曾经在滴滴内部颇为神秘的存在,R(Rebuild)-Lab部门随着滴滴外卖业务的上线而逐渐浮出水面。 R-Lab是滴滴的一级部门,负责探索滴滴的业务边界、孵化创新产品。除了外卖业务,R-Lab还孵化了小巴、酒旅、票务等新业务。最终,这些新企业的命运并不乐观。
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滴滴本轮大规模裁员并未对停运半年多的顺风车团队造成影响。过去一年,团队的技术研发线确实有所缩水,但这一切都是因为员工对产品的命运感到悲观,选择主动离开。
滴滴的对外展示形象一直是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平台拥有出租车、私家车、高铁、网约车、代驾、自行车等多条成熟产品线。在聚焦主业的大调整方向下,滴滴不会允许其一站式平台缺少搭便车这一重要选项。
今年4月,滴滴首次披露其在中国网约车平均收取的佣金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但滴滴的平台运营成本在其总营业额(乘客实际支付的总车费)之内。 )占21%。这意味着平台每笔订单平均损失2%。滴滴的运营成本中,返还给司机的奖励约占7%,平台运营成本约占10%,税费和在线支付费用等成本约占4%。
滴滴的自行车业务也并不顺利。今年5月,在北京亮相仅仅两天后,青桔自行车就被北京市交通运输部门勒令回收。
搭便车可能是滴滴最成功的业务。在被下线整顿之前,它已经成为滴滴平台能够赚钱的业务之一(官方宣布盈利的另一项业务是滴滴代驾)。仅凭这一点,网约车也是滴滴无法放弃的核心业务线。
过去几年,虽然滴滴奋力击败快的、Uber等网约车对手,成为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垄断者,但近一两年,又涌现了一批新的年轻竞争对手。在许多重要领域。市场与滴滴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
尤其是已经下线300多天的网约车业务,目前面临着众多竞争对手的竞争。
旅游领域涌现出不少新玩家,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以共享单车起家的哈喽出行,在2019年底成为最活跃的网约车平台。2018年12月底公开招募网约车主,20天后宣布,全国注册网约车车主突破百万。
网约车市场老玩家滴答出行今年1月25日公开宣布,仍将参与2019年春运。该产品活跃于以上海为核心的华东市场。今年滴答还与阿里巴巴钉钉合作推出了职场搭车项目,主要用于公司内部同事搭车、互相帮助出行。某网约车平台曾测算,与快捷出租车相比,用户使用职场网约车的成本可降低50%。
本月初,曹操出行也宣布将于9月份推出网约车业务。
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安全——已经成为过去一年滴滴运营的关键词。围绕安全问题的重大整治不仅限于网约车。
乐清网约车乘客被杀事件发生后,简单的道歉和全国范围内暂停网约车业务并不能平息外界对滴滴垄断的负面印象。相关监管部门对滴滴的关注已经从单纯的网约车业务扩展到滴滴的全产品线。平台上日均20至3000万的出行订单量,滴滴注定面临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
在安全之前,滴滴多年来运营的关键词是效率。
从今年开始,我们每两个月就推出一项业务。每项业务推出一个月内,我们就成为行业绝对领先品牌和第一。程维在2015年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是这样描述的。
一直全速前进、凡事以效率为先的滴滴,在滴滴出行连环杀人事件发生前,已成功创下国内创业公司成长最快纪录,成立六年时间估值达800亿美元- 网约车公司出现。
你走得越快,刹车就越用力。现在,该公司正被“安全”一词拖累。
去年8月,顺风车下线后的第二天,程维和柳青联名发表道歉信,表示滴滴在短短几年内,依靠激进的商业策略和资本的力量,奋力拼搏。来证明自己。但面对逝去的生命,所有这些虚假的名字都失去了意义。
多位接受采访的员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和大多数同事曾经简单地认为滴滴是一家科技公司。直到2018年连续发生两起恶性事件,公司从上到下的领导层才终于动摇。许多年轻员工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旅游企业在服务链的各个环节还肩负着非常复杂的社会责任。
'以前的KPI 是单卷。与Uber合并后,我们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事故发生后(去年),所有KPI 都发生了变化,除了一个:——,即安全。滴滴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去年以来,交通部门加强了对滴滴的监管,提出了很多要求,包括从车型、排量、驾驶员年龄等多个维度进行合规任务。
在2018年底完成的架构调整中,滴滴梳理了业务线,成立了网约车平台公司和车主服务公司。后者负责的业务主要为网约车安全和合规需求提供资源保障,同时还发展维修、加油、充电等汽车后市场服务。第三个业务板块是滴滴将自行车、摩托车、代驾服务、企业级业务、公交业务合并为普惠出行与服务业务群。
此后,滴滴内部表示,公司2019年的目标是线上化。上岸有双重任务:一是获得政府监管部门批准平台整改并重启平台;第二,实现企业盈利。
在7月18日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上,滴滴公布了顺风车整改期间的阶段性安全产品计划。
7月18日,滴滴出行在媒体开放日展示安全防护产品解决方案。
今后,您的订单在上车前需要两次确认。今后,当您上车时,您将收到一张信息验证卡,以确认该人是否是您本人。出行过程中,我们会提示您设置紧急联系人、开启录音功能等。滴滴顺风车产品经理何迪透露,未来顺风车出行使用习惯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车主和乘客配合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检查。这些习惯的改变会影响用户在效率方面的体验。
此外,滴滴顺风车还提到了重新上线后的试运营范围:将首先开放白天和城市场景。
网约车的市场教育阶段已经结束。在不断缩减补贴的同时,程维表示,2019年滴滴在安全问题上的成本投入将超过20亿元。 —— 除了设立数千人规模的线下驾驶员安全服务经理外,滴滴还将加大对车载摄像头等监控设备的投入。
在落地过程中,滴滴仍需要谨慎平衡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应受访者要求,张琪为化名)
记者叶雨辰、刘娉婷也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