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发展振兴乡村的简笔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技发展振兴乡村的简笔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讲道理。而是要通过巧妙的方法疏通心理,改变认知,改变行为。而这些巧妙的方法都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生搬硬套的讲道理是不起作用的。要打开学生的心扉,要有很强的同理心。都需要巧妙的艺术性。比如可以通过故事法会画法,谈话法,催眠法,意向等多种手法了解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
都在讨论素描是如何影响中国画的,都是说的好的一方面,我说说,比较有争议的一个话题,陈丹青老师说的那句:一切从素描开始,毁了国画。
陈丹青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一位颇有才气的画家,又擅长写作、演讲,经常对文化、教育、社会等领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人说他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在2015年10月18日出版的《收藏周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陈丹青:一切从素描开始,毁了国画》的文章,引起了各界的热烈争论,史国良、周彦生、冷军等著名画家都表示,陈丹青的言论太过片面。
丁衍庸 作品陈丹青这一言论的中心思想是“中国画的没落,就是从素描教学开始”。他认为,拿西方的素描写生法则教你用中国毛笔画素描,毛笔和线条的表现力完蛋了,中国人那种看对象的方式永远失落了。
陈丹青先生的观点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他忽略了一点,素描是用硬笔(铅笔、钢笔等)作为绘画工具的,毛笔是软的,用它蘸墨不可能表现素描丰富的调子,他这种假设实际是一厢情愿的。即便能用笔墨表现素描大关系,它本质还是水墨,也不能以素描论。其实,毕加索也用毛笔画过人物,跟写意中国画也是一样的,逃不过中国画的笔情墨趣。
毕加索的水墨画对陈丹青的观点,还有一种解读是,画过素描的人,画不好中国画。这就更扯了。近现代国画大师里,就有很多人画过素描,而且是严格的素描训练,可并没有影响他们画出地道的大师级的中国画!这种例子俯拾皆是。吴作人 作品被称为“中国现代水墨的先行者”的丁衍庸(1902—1978)先生,18岁就去了日本学习西画,受到了严格的、系统化的学院派训练。回国后,迷上了中国画,并很快转换到中国传统绘画模式,于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那里寻得堂奥,又自出机杼,卓然成家。我们从他的中国画里,是看不到素描的影子的。
吴作人(1908—1997)先生于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主攻素描、油画。入学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生荣誉。1935年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晚年专攻中国画,通过大量临摹、写生,成为一代名家。他的骆驼、熊猫、金鱼成为他的中国画作品名片。
萧淑芳 作品吴作人先生的夫人萧淑芳(1911—2005),也有游学欧洲的背景,西画功力深厚,佳作迭出。她在年轻时得到了汪慎生、汤定之、陈少鹿、齐白石等名师指点,长于花卉写生,她每到一处,只要看到没见过的花,都要对景写生,诉诸画面,将人生的感悟与百花同开。素描的学习,其实裨益于她对中国画的写生。
此外,还有徐悲鸿、叶浅予、黄胄、李世南、周思聪等等,太多的中国画名家,都受到过严格的素描训练,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国画名手。只是在笔墨趣味上,可能与传统有一些距离,这也是因人而异。所以,对于“一切从素描开始,毁了国画”这种说法并不究竟,只是看画过素描的人,能不能随缘转化,说到底,是人的事。素描表示:“毁掉中国画的锅,我不背!”素描强调造型的准确、光影的准确,练习久了,就会形成一种定势,这个不容易摆脱。传统的写意画,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思,所创作的是基于现实世界而变形以后的“心中世界”,素描越扎实,这种变形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一家之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发展振兴乡村的简笔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发展振兴乡村的简笔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