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发展 / 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前景

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前景

Time:2024-06-26 02:24:03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银行为什么不用国产系统,反而用IBM的很多?

从设计目标上看,银行广泛使用IBM的Z系列大型机机是以0宕机为设计目标,他的迭代速度要低于企业核心应用为目标的Power系列。我们常用的x86架构,从诞生之初面向的是桌面,之后才面向服务器,稳定性相对比较差,蓝屏很常见。

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前景

Z系列从CPU到服务器系统到软件到服务全套都是IBM的产品,从整体上满足零宕机的要求,同时也不存在常用软硬件那样的多个供应商的推诿扯皮。

国产系统大多是基于开源软件改的或是基于多重开源软件的集合,能够完全自研的少之又少,软硬件设计又是多家公司的集合,在没有bat那样强有力的内部开发能力之前,国内上百家银行只能使用IBM的成熟产品。

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在IT建设上最大区别在于:银行业考虑的不是技术能力,也不是人才数量和质量,而在于开始建设时的时间点和需求。

上世纪银行业有钱,也有准确的业务需求,最主要的是业务变化很慢,需求风险低,业界没有Hadoop等开源的产品,甚至连IBM自己都没有Unix服务器。

银行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大型机,再加上那时的富士通、日立、天腾等都不如IBM好,所以银行业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IBM大型机。

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的区别在于:超级计算机是将所有的数字技术都集中在尝试解决单个的问题上,而大型机所有的计算能力是用来执行数十亿的小事务。IBM大型机被称为是“云计算时代最强大的交易系统”,它主宰了“非x86”的主机市场,占了大约75%的市场份额,每天处理超过300亿笔交易,超过了谷歌的日搜索量。

比如:IBM z14拥有32TB的内存,可以在单个系统上每天处理120亿次事务,运行Java工作负载要比x86快50%,并且可以执行1000个并发的NoSQL数据库。

新一代的z15和z14相比:处理器核心数从170个增加至190个,单线程性能提升14%,最大系统处理能力提高25%,内存增加25%,压缩吞吐量提升17倍,I/O通道增加20%。Z15的推出也让IBM的摆脱了过去几个季度的困境。

如今IBM大型机处理87%的信用卡交易,每年有290亿次ATM交易和40亿次旅客航班预订都是通过IBM的大型机处理的。更加令人惊叹的是全球68%的生产工作负载是在IBM大型机上运行的。

银行业除了依赖IBM的大型机外,还对IOE(IBM、Oracle、EMC)框架产生了巨大的依赖性。

比如:招商银行能在几分钟内把总行核心业务真从深圳切换去上海,用的是IBM的i系列,自带的DB2数据库,自带的中间件,自带的通行包,自带的邮件支持。TIMI的设计让现代黑客用尽各种招数。

IOE提供了应用程序以外的所有“基础软件”,包括了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并且这些“基础软件”的源代码是不会对外公开的,银行业的很多业务都是基于它们开发的。IOE框架从单机的性能、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架构来讲是领先的,银行业都是在守成,很难脱离IOE。

因为“安全”。

你懂我意思吗?特别是核心科技。

啥叫去IOE?
这是三家IT巨头的名字,I=IBM,O=Oracle,E=EMC。他们的产品的作用,可以看下面这个表格:

IOE提供了应用程序以外的所有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这些”基础软件“的源代码一般都是不公开的。

当然,应用程序还是要银行的人自己来开发,最威武雄壮的工行,开发队伍有几千人。

那银行为什么不像阿里那样呢?是做不到吗?

并不是。
1、银行要稳定,一旦出了风险,谁来承担责任?没人愿意

2、采购背后的利益,谁愿意让?没有愿意

3、人才不够强,嗯,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4、国内的产品还是顶不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银行业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5 讯肆科技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9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