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的发展变化关于电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技的发展变化关于电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 和工程师埃克特 、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 组成。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 。该机使用了1500个继电器 ,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重量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 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史 编辑
电子管计算机图册
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用光屏管或汞延时 电路作存储器 ,输入域输出主要采用穿孔卡片 或纸带,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在软件上,通常使用机器语言 或者汇编语言 ;来编写应用程序 ,因此这一时代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史 编辑
晶体管计算机图册
晶体管计算机 (1958-1964)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 的出现使计算机生产技术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由 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础器件,用磁芯 或磁鼓 作存储器,在整体性能上,比第一代计算机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程序语言也相应的出现了,如Fortran,Cobol ,Algo160等计算机高级语言。晶体管计算机被用于科学计算的同时,也开始在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方面得到应用。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史 编辑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图册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1971)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 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主存储器也渐渐过渡到半导体存储器 ,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计算时的功耗,由于减少了焊点 和接插件 ,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在软件方面,有了标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和人机会话式的Basic 语言,其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
情况确实如此。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芯片产业来看,顶级芯片工艺的发展,已经由PC产业交棒给了移动互联网产业。这主要是因为:在功能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有取代PC的趋势,而在功耗上,要求又极低。因此对芯片的制程提升,手机类芯片就有了迫切需求。反观PC和笔记本电脑,反而从286,386,486,奔腾等时代的按照摩尔定律领跑,变成了追随。
从产品的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角度看,台式电脑和桌面电脑在近二十年间,使用场景没有重大变化,用户使用习惯和用途没有重大突破。因此就意味着在技术层面,缺乏创新所需要的“驱动”。反观手机类终端,从单纯的语音功能,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变化,又经历了体积,功耗的改善,又经历了2G-5G的信息交互容量的提升,还经历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重大使用习惯的变革……以上种种,都表现出了重大的突破和革新。相比之下,笔记本电脑反而变成了“成熟产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预测,笔记本电脑的优势在于轻便和大屏之间的融合,在于强大种类繁多的X86系列软件的支撑。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在便携和功耗方面显然要求更好。而在软件和应用场景方面,一直在挤压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一旦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移动互联网和笔记本电脑在某种意义上的融合将不可避免。
在此大前提下,PC产业更多的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衡量技术路线,而不需要去选择激进的创新和冒险路线。创新就留给移动互联网去做吧。
因此,笔记本电脑和PC产业硬件的更迭换代,特别是CPU、内存、硬盘等的更新迭代速度慢,就是可以理解的。创新功能的更新速度慢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的发展变化关于电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的发展变化关于电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