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科技 / 我国5g专利数量(中国5g专利占比)

我国5g专利数量(中国5g专利占比)

Time:2024-06-19 21:11:45 Read:818 作者:CEO

2020年中国制造论坛于2020年1月11日在佛山举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出席并致辞。

在谈到5G时,李毅中表示,我国从2G到5G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极大提升了信息产业水平和互联网的服务能力。今天,我们在5G专利、标准、评估许可、网络部署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5G专利数量占全球的30.3%,所以我们现在比较有信心。特朗普封杀了我们,但你也绕不开中国持有的30%的5G专利。

我国5g专利数量(中国5g专利占比)

李毅中强调,5G商用已经开始。一是做好5G产业化工作。有两个任务,一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引入。全国需要建设600万个基站。目前4G基站数量为550万个。建设600万个并不是要废除550万个4G基站,而是在550万个4G基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和新建。大约需要1.2-1.5万亿美元。需要7年时间。第二个任务是开发5G智能终端,最典型的就是5G手机。目前市场上已有十多种型号,今年还会有更多、更便宜、性能更好的型号。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毅中:尊敬的朱市长,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朋友们,首先我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刚才,朱市长介绍了佛山产业和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就。有一个数字大家都应该记住。一是佛山GDP突破万亿。另外,我算了一下佛山的工业,占GDP的55.1%,全国是33.9%,广州是28%。这确实不容易。工业增加值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含直辖市)中排名第六,更加引人注目。我们也祝愿佛山市在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论坛请我就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做演讲。我想从数字经济谈起,准备了三个问题跟大家分享。

一、发展数字经济是世界趋势、国家战略,必须谋划、积极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要意义。 2019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呼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学习总书记批示后,我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世界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发展战略,必须抓住机遇、统筹推进。

发展数字经济的目的是什么?一是推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特别是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增强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路径是什么?就是把握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开展科技攻关,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控。

方法是什么?不同层级要各负其责。国家要加强规划引导,行业要制定具体方案细则,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落实推进。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我们是市场主体,更应该优势互补、协同前进。

神州数码这几年起步良好,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在商业、物流、交通、金融、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成果,比如电子商务、智慧物流、车联网、支付宝等,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正在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人们问什么是数字经济?确实没有一个全面的定义。我的理解是它有两个部分。一是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技术装备保障。另一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我们工业制造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运用,是不断增加的部分。与之前的信息产业结合起来,就叫数字经济。这个观点或许不正确,我们来讨论一下。

我认为数字经济不是一个行业分类的标准,而是新时代新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例如,绿色经济。你不能说这个产业是绿色的,那个产业不是绿色的。这是新经济的一个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概念: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更多领域、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将逐步提升。

对于发展数字经济,业界概括为两句话,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总书记对这两句话也很赞赏。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认为数字产业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把3G、4G、5G技术产业化,让电信业快速发展,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这是我们的手段。这意味着行业数字化,对所有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所以这两句话不要本末倒置。

海量数据蕴藏着规律和逻辑,但关键是科学地挖掘、整理、分析和应用。大数据首先要与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相应的智能终端,形成以数据库、计算中心等为载体的数据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创造价值、转化资源。成为财富。数据是一种资源,但如果不挖掘、开发它,它就不是财富。

十几年来,我国从2G到5G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信息产业水平,提高了互联网服务能力。今天,我们在5G、专利、标准、评估许可、网络部署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5G专利数量占全球的30.3%,所以我们现在比较有信心。特朗普封杀了我们,但你也绕不开中国持有的30%的5G专利。

5G商用已经开始。第一步是5G产业化。 5G产业化有两个任务。一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引进,这意味着全国将建设600万个基站。目前4G基站数量为550万个。我们建设600万个,不是要废除550万个4G基站,而是在550万个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新建。大约耗资1.2-1.5万亿,耗时7年。大家都问我,这不是很遥远的事情吗?不,去年上半年我们做了18万。我刚才听朱市长说佛山已经做了2000多个了。今年我们将加大投入,首先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虽然需要七年的时间,但近一两年已经达到了顶峰。第二个就是5G智能终端。最典型的5G手机,目前已经上市十多款。今年将会有更多、更便宜、更好的表现。

5G产业化已经推进,但更重要的是5G必须产业化才能服务世界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应用。要制定规划、开展应用试点、推进5G+工业互联网。朱市长刚才表示,佛山是首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这是非常好的。协同开发应用场景,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

2、数字经济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数字产业,必须从企业入手。

我国工业门类繁多、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工业数字化转型难度较大。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我认为我们需要关注两件事。一是打造公司的工业互联网,二是打造自己的智能制造。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建设我们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内联网和外网。内联网就是利用物联网将工厂内的各单元与控制系统、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形成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网络。外部网络意味着企业需要与你的供应商、销售商、投资者,特别是你的客户和用户互连,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内网和外部网络。

二是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智能制造。这意味着必须从生产线、车间、工厂到整个企业分步骤、分层进行。首先是自动化。没有自动化,就没有数字化。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必须逐步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需要补短板、强弱项,进行技术改造,防止成千上万家企业纷纷蜂拥而至。

我们要培育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大企业有人力,但中小企业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资质。我们应该做什么?也就是把企业搬到云端。刚刚朱市长表示,佛山市出台了多项鼓励企业上云的激励补贴政策,这是非常好的。

企业上云后,云平台将为企业提供服务。一是传递信息,二是提供数字化管理,三是合作开发应用场景,四是为企业编制数字化解决方案。平台建设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信息技术公司开发的。除了BAT超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三大电信运营商之外,大多在某些制造业领域比较先进。浙江中控等解决方案提供商,浙江中控的专家都来了。我两年前去过那里。他们的专业是流程制造业,他们服务于流程制造业。

刚刚听说全国新增大型深化企业7家,其中6家中标。浙江中控拿走了他们,做得很好。另一个例子是深圳的华龙讯达,它与腾讯合作,瞄准基础设施和汽车行业。这是一个由互联网公司组建的平台。另一种是由制造企业自行组建。他们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比较成功,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成行业和社交平台,比如航天科技的航天云网、海尔的COSMO、红领的样板工厂、三一重工的几互联和神谷等。装备云医院服务企业。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刚刚兴起,还存在很多问题。从产业组织角度看,行业对工业互联网内涵和结构的理解不统一,权力分散,各平台重复建设。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工业互联网所使用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通信协议、高端工业软件仍然掌握在别人手中,这限制了平台之间的兼容和改造以及设备的互联互通。很多接口都不一样,是封闭的。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工业操作系统、工控安全系统等工业互联网关键软硬件系统的研究,加快制定基础共性标准、应用标准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安全标准等。开展工业互联网实施路径研究。国家这么大,如何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这恐怕需要研究明确企业、行业、地区乃至国家工业互联网工程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应该借鉴国外的方法。我建议用更多的市场化而不是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过程中,朱市长提出了四点建议,我听完后,都表示同意。

第三个问题是提升产业技术能力,这是数字化的基石和前提。中共中央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有两句话:提高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什么是产业基础能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四个基础: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这四个基地依托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产业技术能力。恕我直言,我们现在谈论的是5G,但很少谈论四个基础。这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基础知识能够被认真对待。

四大基地如何形成产业基础能力?一是众多的基础零部件组合成一台整机,企业的相关物理单元组成一条生产线。因此,没有零部件,就没有整机,就没有生产线。

其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形成工艺和技术路线。无论什么行业,这三大变革,基本工艺路线先进,就会有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无论是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还是化工材料,材料是一切工业产品的基体。

第四,产业技术基础包括检测设施、质量检验认证、计量标准验证与传递、本质安全保障以及各类技术信息输入平台,这些都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为什么四基础成为基本能力?我理解就是这样的关系。

要大力增强工业基础能力,必须看到国家四基础还不强。我们的四基不能说很强。实力不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核心基础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部分行业工业装备还比较薄弱。滞后。第二个问题是,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的自给率只有1/3,70%必须进口。最典型的是芯片和集成电路。前年进口集成电路花了多少钱? 3200亿美元,而进口原油仅花费2350亿美元,进口芯片就要花费3200亿美元。三是产业技术基础支撑能力薄弱。刚才提到的检测、计量、质量、安全、信息服务还比较薄弱。

四个基础不强,智能制造就很难实现。四个基础不牢,何谈精密制造、智能制造?行业供给能力也将难以提升,尤其是我国行业、地区、企业条件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德国和美国比较统一,都是3.0和4.0。我们国家有1.0、2.0、3.0、4.0,有的甚至不是1.0。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还没有到追求智能化的阶段。要从四个基本做起,弥补债务,弥补历史欠债。首先是基础设施、电器、自动化不够,然后补债、强基础。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也必须打好四个基础。

同时,还要注重管理层面的基础能力,中国生产2025的四个基本方面。从人的方面,重点抓基础工作、抓基层建设、抓员工基本素质。

要积极开展创建单项制造冠军、专攻新小巨人行动。德国、日本的经验以及我们自身的探索,已经证明是提高“四基”的有效措施。就像德国的隐形冠军一样,做得非常好。我国自2016年以来一直是制造业单项冠军,已向社会公布了四批企业和产品,共计514家企业,其中占比年初为53.9%,去年为65.3%。做得很好,给行业树立了标杆,尤其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他们的共同点是专注、执着,长期专注核心产品,不被市场诱惑所动摇,坚守主业,潜心研发,追求卓越。

二是创新驱动。这些个体军工企业平均有效条目为404条。去年底公布的第四批更加聚焦新兴产业,在卡住的关键材料上有14项突破。

三是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和生命周期领先行业乃至全球。

四是拓展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球前三。

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成长为专门从事新技术的小巨人,进而达到单项冠军的水平,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只有巩固产业基础能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顺利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

我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如果我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Copyright © 2002-2024 讯肆科技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9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