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子科技大学潘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电子科技大学潘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苏联/俄罗斯曾经装备过被称为“末日快车”的导弹列车,那就是大名鼎鼎的SS24“手术刀”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在1985年开始部署,按照美俄核裁军协议在2005年全部退役了。时隔多年之后,我国和俄罗斯的新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也都推出了铁路机动的型号,一度销声匿迹的导弹列车有望再次披挂上阵重出江湖。
俄罗斯的SS24是唯一服役过的导弹列车
为了提高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俄国人率先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从最初的地下井固定部署发展为机动部署,而机动部署又分为公路机动和铁路机动两种模式。前者主要包括SS25“白杨”、SS27“白杨M”、SS29“亚尔斯”等等,后者的唯一代表就只有SS24“手术刀”。根据俄罗斯的自身条件而言,铁路机动的导弹列车比起公路机动的一体化导弹发射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俄罗斯公路机动洲际导弹可靠性堪忧
这是由于俄罗斯的绝大部分国土都属于高纬度的严寒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至今都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因此一体化导弹发射车都要求具备良好的越野机动能力,从而导致底盘较高、重心不稳,在复杂路况高速行驶中容易发生倾覆事故,更重要的是无法实施远程快速转移(通常只能在保障基地附近几十公里范围内活动)。随着现代卫星侦察能力的日趋完备,俄军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行踪很容易被对手提前掌握。
SS24具备良好的隐蔽性和机动性
相比之下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伪装效果、机动能力都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一列导弹列车可以部署3枚SS24,伪装成普通货运列车,从外观上几乎无法进行有效识别,一天时间就能够机动上千公里,要想对其进行持续准确地识别跟踪,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美苏对抗时期,苏联威力巨大的导弹列车一直都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也跟风研制了“和平保卫者”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只不过尚未服役就中途下马了。
世界上有一种洲际导弹发射方式,被称为“陆地上的核潜艇”,这就是指导弹列车。导弹列车在美国、俄罗斯、我国都有过发展,但是最终要么全部退役,要么不了了之,为什么导弹列车概念挺好,却得不到青睐呢?
导弹列车的优势很多,首先,他比其他陆地导弹发射方式生存性都更高。和平时,他们被部署在洞库之内,战时和训练时才会出动,得益于铁路线比公路线更加直接,其在陆地上的机动范围更大,而且由于导弹运输/发射一体车对地面公路的要求很高,一般都要在1级以上的公路上机动,否则很容易被卡死,难以掉头,所以机动范围有限。
别看公路上汽车跑得快,实际上导弹运输/发射一体车(TEL)比导弹列车跑的要慢很多,导弹列车也更加平稳,对于保持导弹的可靠性很有利,速度快、平稳、机动范围大、易于隐蔽,显然,导弹列车是很难对付和防备的战略武器。为此,苏联时期就对导弹列车进行了研究,发展出RT-23这样的列车战略导弹。
然而,导弹列车也有他的巨大缺陷。首先,他的造价和维护成本很高。铁路系统和火车机车的造价、维护费用本就比公路设施要更高,而且由于导弹列车维护困难,因此必须要紧邻机车维修制造厂部署,否则一旦出现故障就要就地报废,根本没有机会维修,公路机动的导弹车辆由于和普通卡车的维修系统、难度差不多,因此可以很简单的得到维护保障。
已知的和传闻中的导弹列车,存在于俄罗斯和中国。
俄罗斯的导弹列车,源自苏联的RT-23铁道机动战略导弹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行实战部署的铁路导弹列车。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服役,带给苏联巨大的压力,苏联一面加快研制弹道导弹核潜艇,一面加强陆基机动核反击能力,其中包括公路、铁路两种陆基弹道导弹机动发射技术,从而弥补二次核报复能力方面的差距。
在公路机动弹道导弹方面,苏联从1964年到1977年,先后研制或装备了SS-15、SS-16、SS-20等多种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实现了陆上机动洲际核反击能力的大幅度跃升。
苏联的铁路列车的研发则遭遇了更多的技术和政治障碍,直到1987年,苏联才正式部署世界上第一种铁路机动弹道导弹RT-23,北约称SS-24“手术刀”。这把“手术刀”确实非常犀利,以RS-23导弹为基础,是集分导技术、固体推进技术、铁路机动技术于一体的弹道导弹和专用列车综合体。
RT-23弹道导弹系统由一列发射列车作为一个作战单元,列车由6~8节专用车厢组成,其中有两节铁路发射车厢各装一枚导弹,发电车、测控车、指挥通讯车各一节,其余为生活用车。
这种RT-23弹道导弹装备“多弹头分导再入载具(MIRV)”,使其能够携带多达10枚55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每枚弹头都可以自行攻击指定的目标。由于能够沿绵长的铁路线机动作战,能提前预置发射阵位,可以借助普通列车掩护,并进入隧道、洞库躲避侦查,因此机动作战能力强大,能够令敌人防不胜防,对目标的毁伤能力也极为惊人,西方媒体冠之以“死亡列车”、“末日列车”的称呼。
不过,这种犀利的战略重器部署时间并不长。2005年8月15日,俄战略火箭兵司令对外公布,铁路发射RT-23弹道导弹已全部、永久性地被拆除。这意味着大名鼎鼎的“手术刀”早早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谢谢邀请。
俄罗斯的“导弹列车”勘称“幽灵列车”,因为,在广阔俄罗斯境内铁路线通达范围广泛复杂,机动性强,混杂在各种旅客和货运列车的行列里,美国再先进的卫星和监测手段也无法准确掌握神出鬼没的“导弹列车”的动向和方位。
“幽灵列车”导弹武器系统的配置是三位一体核武器系统的组成部分,俄罗斯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中国有没有类似的导弹武器系统?不得而知。
“导弹列车”的威慑力,机动性强、布置灵活性强、隐蔽性更强大、核反击威力强大毋庸置疑。
战略武器装备系统作为“杀手锏”武器装备之一,哪一个国家也不会轻言放弃布属。
洲际导弹列车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只有中美苏(俄)研制和装备过。
这主要这三个国家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并且都有着密集的铁路网,因此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列车是情理之中的事。而洲际导弹可以依靠不同的打击方式,保存自己核实力。比如目前的洲际导弹发射一般采取了空射(运输机、轰炸机空投,比如轰-6N)、潜射导弹、水面舰艇发射、地面公路机动车辆、地下井发射等。而火车发射其实是很久之前就有了。但是从目前来看,世界各国都已经全面放弃了。
目前中俄两国大部分洲际导弹采用了公路越野式机动,一般情况下营地在野外部署只要有报警声音,马上洲际导弹发射车就开始启动,这些洲际导弹发射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上,准备驶入预备发射阵地。但是公路机动发射不能持续保证一个国家的全部核力量威慑,而铁路机动早前可以实现全天候战略值班,可以长期在严酷的环境下保持战备。而一般一列洲际导弹列车仅需要4-6节车厢,就可以完成一枚洲际导弹的发射任务。
其实美国是最先研制洲际导弹列车的,美国在1965年发现了苏军洲际导弹发射井,这说明美国的洲际导弹发射井不在安全,所以美国开始研究民兵洲际导弹的铁路机动版本,并且在不到1年时间里就研制出第一款铁路版本的洲际导弹,但是随着1969年美国核潜艇大量服役,美国又暂时搁置了导弹列车,而在70年代后,没有又考虑了导弹列车,但当时的技术难度太多,并且美国铁路大亨狮子大张口,使用没有铁路发射导弹就得花钱,并且发射过程太负责,最后放弃了。
而苏军采用铁路发射是因为自己的国土跨度太大了,并且可以在美国核打击后,火车可以迅速机动,而苏军核潜艇又比不过美国,所有才决定在洲际导弹列车上下功夫。但随着苏军没了,俄罗斯几次想恢复导弹列车发展,最后取消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火车经过铁路桥梁、隧道在战时是敌方破坏重点目标,有可能因线路遭到了破坏,难以实现大范围的机动。同时导弹列车分外形尺寸较大,目标大,平时存储隐蔽十分困难,苏军部署这些车辆都在西伯利亚等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在不方便维护。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和资料整合,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
上个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开始激烈军备竞赛,双方都不遗余力的强化自己核武器的力量,扩大核武器部队的规模,增加核武器的投送距离。前苏联凭借巨大的国土纵深,完善的全国铁路网,将洲际弹道导弹搬上列车。利用载重巨大,可以依靠铁路网远距离机动的借车来实现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将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威慑力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然而,没过多久,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导弹列车却退出了历史舞台。
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军方的高官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导弹列车,一会宣布退役,一会又宣布重新战备,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但终究还是选择了放弃。为什么导弹列车会被放弃呢?
导弹列车这个项目,其实高不成低不就。隐蔽性不如固定式发射井洲际弹道导弹,机动性也不如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而且成本高昂,妥妥的鸡肋。再加上技术的发展,洲际弹道导弹下降,重型越野车已经足够运载,所以列车运载的导弹列车最终未能成为现代主流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方式。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成熟,让洲际弹道导弹的体积和重量大幅减小,列车的巨大载重优势不再,列车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被公路机动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取代。为了获得更远的射程,更大的载重,早期的洲际弹道导弹用的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弹体粗,重量大。一般的拖车难以拖动,且没有越野性能,不易在路况较差的山路行动,只能实现导弹的拖运,无法实现洲际弹道导弹的真正机动发射。
后来,固体火箭燃料技术成熟起来,洲际弹道导弹开始使用固体燃料,不再需要发射前临时加注燃料,且可以长期保存,燃料的效率也不比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差。于是,洲际弹道导弹开始使用固体燃料,重量变得更轻,弹体也变得更小,于是洲际弹道导弹成功上车。发展到今天,洲际弹道导弹开始使用TEL多轴越野车为底盘,具备一定越野性能,且可以沿着公路机动。除此之外,TEL运载车集运输/起竖/发射功能为一体,实现了洲际弹道导弹的真正无依托发射,性能全面超越只能沿着铁路机动的导弹列车。
第二,铁路机动的洲际弹道导弹隐,隐蔽性并不出色,难以逃过现代侦察手段的眼睛。导弹列车使用的是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需要专用的导弹运载车厢,会在特定的加固铁轨上运行,所以导弹列车的行动路线其实是固定的。再加上,特殊的导弹运载车厢外形上和普通列车存在一定差异,列车组也不同,和普通的货运列车有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早已经入了敌方的资料库,敌方侦察卫星从国土上空经过时,如果导弹列车运行被发现的概率很大。
第三,在当时情况下,导弹发射时冲击力太大,普通铁轨承受不住,难以实现无依托发射。导弹列车有多重呢?仅其装备的PT-23型导弹的重量就在60吨往上,再加上车厢的重量,总重非常大,需要在路基加固的铁路运行。再者,导弹需要在铁轨上起竖发射,发射时的冲击力非常大,发射时需要选择坚固的发射场坪,所以导弹列车并不是什么位置都能发射。这样一来,导弹列车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再一次削弱。
因为是携带核弹头的战略性武器,导弹列车的保密等级非常高,外界能够得到的相关部署情况只有一些碎片信息。再加上一些媒体对这种神秘的武器进行一些渲染和演义,让导弹列车成为了一款身不在江湖,名在江湖的大杀器。但总得来说,这款武器无论机动性还是隐蔽性都不如以TEL运输车为底盘的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所以风头早已将导弹列车盖下,导弹列车早已经被前苏联的继任者俄罗斯摒弃,成了一款挂在国防部官员嘴上的核武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子科技大学潘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子科技大学潘兴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