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驱动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科技驱动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科技自立自强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筋骨”支撑,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超过欧盟15个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2019年超过2.2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是唯一跻身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巩固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功能结构,促进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城市功能导向,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统筹基本功能,促进优质均衡、就近满足;以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引提升核心功能,推动提质增效、支撑引领;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为重点培育特色功能,实现各展其长、竞相发展。
中心城区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宜居品质提升,全面增强高端要素运筹、国家交流交往、现代产业支撑、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核心功能,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加快实现由中心聚集向辐射带动转变。
城市新区要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产城融合、联动发展,围绕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郊区新城要发挥大城市带动大郊区优势,做优做强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推进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特色经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拓展超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空间。要强化市级统筹、区域协作,建立健全人口导向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重大平台联动共建、差异化评估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整体发展合力。
首先说逆袭用在这里不适当。逆袭大意是说身处逆境以某种策略和方式反击对手以致胜。滨州目前的状态不能说是处在逆境或劣势,但就省内来说要进入中上确也不易,更不要说全国。故不妨借此表达对影响滨州发展的一些问题看法。
一,关于城市圈发展规划问题。据说省里规划将滨州与东营弄成一个城市圈。我觉得这种划分没大意思,也没大作用,有点像小孩过家家。老一点的人记得东营与滨州同处惠民地区时,名为鲁西北四区的德惠聊荷代表在省开会时,常常同住一标间,那时自然属同一层次。后来为建十个大庆,裂出东营市归油田领导。国土规划又与淄博三市划为鲁北经济区。后来黄河三角洲,蓝色经济区划分又几经折腾。从分类指导需要尚可理解,但从区域合作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上起到多大作用?还有一例滨州一时曾想借邻省港以港兴滨,结果不了了之。这些都说明,区域合作以大援小以强援弱可以,能互补也行,但拉郎配没有用。
二,关于省两会前网传有团体准备邹平划济南提案,我觉得对省会的发展并无必要。邹平划济南也不见得会有多大好处。如能工资长半级划也行。说实在的,邹平及魏桥西王等的发展,主要是有顶尖人才带领善抓市场机遇顺势而为的结果。滨州对其并无多大的特殊帮助,无非是放手让它们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成长罢了。因此,区域合作及行政划分应有利于企业成长,如果只为GDP加减没有意思。
三,关于邹平及魏桥等网上议论环境问题。近几年去过几次邹平。按说邹平也算是有山有水,境内人文遗迹也不少,经济上也不错,在这方面应该拿出点可供外人联想的东西。实际上却不尽人意。我曾在网上新闻评论时建议,邹平不要光注重全国全省多少强,这值得各位领导参考。但是,总体上我并不认为邹平及魏桥在这方面有大问题和直接责任。应该是发展过程发展节奏发展平衡问题。邹平不应停止发展步伐,而应在可持续,民生和生态上下一些细工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驱动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驱动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