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扬州统计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扬州统计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苏和`浙江看似最多.就好比有个动画片一样.谋院士发现一只苍蝇,来了几百个院士研究几十年,最后几百个院士每人写编论文,然后每个人都给苍蝇取个名字,结果让一个小姑娘揭穿这群院士的真面目。
2020年5月数据统计中北京市418人 位居第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418人,上海市103人,江苏省47人,湖北省25人,陕西省23人,广东省22人,安徽省21人,香港特别行政区20人,辽宁省19人,浙江省18人;以上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716人,占全体院士的87%。
在北京工作的院士肯定最多的,北京有那么多顶尖高校,科研单位,央企总部。
但是从院士的籍贯看,江浙地区是最多的,江苏第一、浙江第二。
2021年新晋两院院士江苏新增院士人数22人,也是全国第一。
2021年新晋院士籍贯统计表
如果籍贯统计到城市,苏州是全国第一。其次是宁波、福州、上海、常州、无锡、绍兴、杭州、嘉兴、南京等,还是主要集中在包邮的江浙沪一带。
江苏省和浙江省是最多的在两院院士中,截止到2017年 江浙人士就约占三分一。宁波人向来就没有“第二”这个概念)超过两院院士总数的8%,遥遥领先于盛产两院院士的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从而成为中国院士头号原产地。
中科院院士江浙地区最多,下面统计的区间为1955年到2015年这60年来当选的两院院士籍贯,统计中包括了外籍华裔院士,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籍贯为江苏的院士人数多达450人,籍贯为浙江的院士人数也多达375人,广东籍贯的院士也有145人,山东的有143人,福建的有139人,具体各城市院士分布情况请继续往下看。
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
2 浙江省宁波市56人
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
4 上海市 45人
5 江苏省常州市41人
6 江苏省无锡市40人
7 浙江省绍兴市36人
8 浙江省杭州市31人
9 浙江省嘉兴市23人
10江苏省南京市22人
你可能会很失望,我一个江苏人都不知道江苏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中国之最。江苏无论经济还是科教文卫或者城市建设都没有能名列全国第一的,但是江苏的各项指标都排在了全国的前列,均衡发展是江苏的特点!
江苏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二,GDP仅次于广东,工业主要以装备制造业、化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不直接面向普通大众,所以很多人以为江苏没有多少叫的响的名牌产品。江苏民营企业是以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苏南模式为主,大多是集体性质的民营企业,最著名的就是“华西村”,江苏鲜有超级富豪,但百姓生活富足,集体收入很高,村镇规划建设很美!
说到文化,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美誉,还有著名的南京博物院,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类地方曲艺名扬四海,江苏自古富足是有名的文化之地,四大名著的作者有三位出自江苏,江苏自古崇文重教。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有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软件产业位居全国前列,苏州是著名的医药产业基地,无锡的芯片产业全国领先,江苏的科研实力跟广东相当,并列前三!
江苏的三甲医院有很多,但没有能进国内前20名的医院,而江苏的整体医疗水平却很高,此次疫情的治疗防疫就是最好的证明,江苏重在均衡!同样的例子也体现在教育和经济上,江苏没有一线城市,13个地级市全部却进入了百强。
江苏没有特别强大的高校,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邮、南信大、南审、南财、南艺、南工大、南中医……足以令江苏高等教育笑傲江湖,江苏高校的双一流学科项目数量仅次于北京高居全国第二。江苏省没有超级中学,省属重点中学遍布全省,江苏无论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均衡发展的好处是让江苏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安心的医疗服务!
江苏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欧盟,神散而形不散,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但江苏太过均衡谁都不服谁,是有名的内斗大省,这也象极了了欧盟,英德法意西……谁也不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扬州统计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扬州统计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